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 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C.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不相同 |
|
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的( )![]() A. ![]() B. ![]() C. ![]() D. ![]() |
|
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
|
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 A.速度 B.力 C.路程 D.位移 |
|
如图所示,左侧为二块长为L=10cm,间距d=![]() ![]() (1)带电微粒从电场中射出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带电微粒进入中间三角形区域后,要垂直打在AC边上,则该区域的磁感应强度B1是多少? (3)确定微粒最后出磁场区域的位置. ![]() |
|
如图,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为半径R=0.2m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5.0×103 V/m.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v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带正电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1.0×10-2kg,乙所带电荷量q=2.0×10-5C,g取10m/s2.(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 (1)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的甲的速度v; (3)若甲仍以速度v向右运动,增大甲的质量,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 ![]() |
|
如图1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10m/s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试求: (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木板(足够长)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左的力F,请在图2中画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写出分析过程) ![]() |
|
![]() (1)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1、a2; (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3)斜面的倾角θ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
![]() 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 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约为5KΩ; 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Ω; 定值电阻R2,阻值为3KΩ; 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0.5Ω; 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有人拟将待测电压表V1和题中所给的电流表A串连接入电压合适的测量电路中,测出V1的电压和电流,再计算出RV.该方案实际上不可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2)请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内阻RV的实验电路.要求测量尽量准确,实验必须在同一电路中,且在不增减元件的条件下完成.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与开关已连接好),并标出所选元件的相应字母代号______. (3)由上问写出电压表V1内阻RV的表达方式,说明式中各测量量的物理意义. |
|
测量纸带运动加速度”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一条纸带,纸带上 A、B、C、D、E、F、G这些点的间距如图中标示,其中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 (1)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