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力F3只可能在第二象限 B.力F3与F2夹角越小,则F3与F2越小 C.F3的最小值为F1cosθ D.力F3可能在第三象限的任意范围内 |
|
一小钢球从平台上的A处以速度v水平飞出.经t时间落在山坡上B处,此时速度方向恰好沿斜坡向下,接着小钢球从B处沿直线自由滑下,又经t时间到达坡下的C处.斜坡BC与水平面夹角为30,不计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则钢球从A到C的过程中水平、竖直两方向的分速度VX、VY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
如图为一攀岩运动员正沿竖直岩壁缓慢攀登,由于身背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0点,总质量为60kg.此时手臂与身体垂直,手臂与岩壁夹角为53..则手受到的拉力和脚受到的作用力分别为(设手、脚受到的作用力均通过重心O,g取10m/s2,sin53.=0.8,cos53.=0.6)( )![]() A.360N 480N B.480N 360N C.450N 800N D.800N 450N |
|
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圆周运动是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力是恒力 D.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
|
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F=30N的水平向右的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开始运动的第5s末撤去水平力F,此时物体的位移为25m(g=10m/s2),求: (1)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撤去F时物体的速度? (3)撤去F后物体还能滑行的距离? |
|
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30Kg的木箱,在大小为15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斜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的大小? (2)木箱的加速度大小? ![]() |
|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作用下,沿着倾角α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拉力F的大小.![]() |
|
某人骑自行车沿一坡路直线下滑,已知在坡顶的速度是1m/s,他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了4s,恰好到达坡底,试求: (1)坡路的长度; (2)在坡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
|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且平衡掉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中错误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
|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A=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