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个声源S1和S2,如图所示.一人站在声源北方的A点,此人此时听到的声音很响,这个人向东慢慢移动,声音逐渐减弱,到B点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测得A、B间距离为1.5 m.则:
①S1、S2声波的波长λ为多少? ②若此人由B点再向正南方向移动,声音逐渐变响,那么,此人沿正南方向至少走多远,声音又变得很响? (2)如图所示,玻璃棱镜ABCD可以看成是由ADE、ABE、BCD三个直角三棱镜组成.一束频率为5.3×1014 Hz的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α=60°.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玻璃的折射率n=1.5,求:
①该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 ②该束光线第一次从玻璃棱镜中出射时的折射角.(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
|
|
(1)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20 m/s C.经过0.1 s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D.经过0.35 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大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2)如图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截面图,圆弧CD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周,圆心为O,光线从AB面上的某点入射,入射角i=45°,光进入棱镜后恰好在BC面上的O点发生全反射,后由CD面射出.
①画出光线由AB面进入棱镜且从CD弧面射出的光路图; ②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
|
|
|
由某种介质射向空气的一束光,其折射光束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a、b两束光先后照射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则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的条纹间距大 B.单色光b的频率较小,在介质中b的速度较大 C.若增大从介质进入空气的入射角,b光的折射光线先消失 D.从相同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若b光不能进入空气,则a光有可能进入空气
|
|
|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影灯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B.刮胡刀刀片的影子边缘模糊不清是光的衍射现象 C.水的视深比实际深度浅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减少反射光的强度 E.光导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
|
|
|
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波的速度为10 m/s.则t=0.2 s时刻正确的波形应是下图中的( ).
|
|
|
蜘蛛虽有8只眼睛,但视力很差,完全靠感觉来捕食和生活,它的腿能敏捷地感觉到落在丝网上的昆虫对丝网造成的振动.当丝网的振动频率为f=200 Hz左右时,丝网振动的振幅最大,最大振幅为0.5 cm.已知该丝网共振时,蜘蛛能立即捕捉到丝网上的昆虫.则对于落在丝网上的昆虫 ( ). A.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200 Hz左右时,蜘蛛能立即捕捉到它 B.当其翅膀振动的周期为0.05 s左右时,蜘蛛能立即捕捉到它 C.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 Hz左右时,蜘蛛能立即捕捉到它 D.当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250 Hz左右时,该丝网的振幅等于5 cm
|
|
|
某发电厂通过远距离向某学校输电,输送的电功率为P,当输电线的电阻和输送的电功率不变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输送的电压越高,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越大 B.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与输送电流成正比 C.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跟输送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D.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跟输送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
|
|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R1=20 Ω,R2=30 Ω,C为电容器.已知通过R1的正弦交流电如图乙所示,则( ).
A.交流电的频率为0.02 Hz B.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00 C.电阻R2的电功率约为6.67 W D.通过R3的电流始终为零
|
|
|
如图所示,电路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S为单刀双掷开关.P是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U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I1、I2分别为原线圈、副线圈中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P的位置及U1不变,S由b切换到a,则R上消耗的功率减小 B.保持P的位置及U1不变,S由a切换到b,则I2减小 C.保持P的位置及U1不变,S由b切换到a,则I1增大 D.保持U1不变,S接在b端,将P向上滑动,则I1减小
|
|
|
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正弦交变电压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10∶1,串联在原线圈电路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1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V的示数为200 B.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200 W C.变压器输出端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 D.电流表A2的示数为0.1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