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减速行驶,刹车后经3s速度变为8m/s,求: (1)刹车后3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32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6s内前进的距离。 (4)驾驶员以20m/s的速度运动时,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问汽车以上述加速度刹车是否会出现安全问题?
|
|
|
(10分)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试求;
(1)5s末的瞬时速度 (2)20s内的平均速度 (3)第二个10S内的平均速度 (4)30s内的位移
|
|
|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使用 V 的交流电源。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交流电源 E、取下纸带 F、断开开关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 (3)下图是采用正确的实验手段,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图。 0,1,2,3,4是所取的五个计数点,图中数值是各计数点对应的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的读数.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_ 由以上数据,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 打下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______________
|
|
|
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中的A、B所示,则由图可知,在0—t2时间内:
A.A、B运动始终同向,B比A运动得快; B.在 C.A、B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 D.在t2时刻,A、B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
|
|
汽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s速度达到3m/s,则:( ) A.在这1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m/s B.在这1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汽车再向前开行1s,通过的位移是3m D.汽车的加速度是3m/s2
|
|
|
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物体在运动时,才受到摩擦力; B. 物体受到的正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就越大; C. 当接触面的性质和正压力大小确定后,静摩擦力就是一个恒量; D. 摩擦力的方向,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也可以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
|
|
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作直线运动,乙作曲线运动 B.t1时刻甲乙相遇 C.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t1时刻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
|
|
如图是A、B两质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则
A.质点A前2s内的位移是1m B.质点B第1s内的位移是2m C.质点A、B在8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 D.质点A、B在4s末相遇
|
|
|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总是与时间成正比. B.速度的增加量与时间的比值均匀增大. C.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一定相等. D.在任意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v0+ vt)/2.
|
|
|
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有相互作用力; C. 力具有独立性,可以离开物体独立存在 D. 力是矢量,其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