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探究小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被小车带动的纸带如图所示。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纸带上按先后顺序取图中A、B、C、D、E共五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点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出点B、C、D、E到A点的距离,标在了纸带上(纸带上的单位为厘米)。试求出:(以下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2。
|
|
|
在地面上某处将一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 )
|
|
|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取10 m/s2) ( )
A.小球下落的高度2.5 m B.小球在从开始下落0.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 m/s,方向竖直向下 C.小球在从开始下落0.8 s内的位移为0.8 m,方向竖直向下 D.小球在从开始下落0.5 s内和后0.3 s内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
|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同向驶向同一目的地,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3 m/s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6 m/s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3 m/s做匀速运动,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6 m/s做匀速运动,则可知( ) A.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甲行驶全程所用时间大于乙行驶全程所用时间 C.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D.甲行驶全程所用时间小于乙行驶全程所用时间
|
|
|
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下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 )
A、t1时刻车速更小 B、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小 C、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 D、刹车后向前行驶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
|
|
|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C.伽利略在斜面实验中研究铜球运动的加速度时,先让斜面倾角一定改变铜球质量和高度得到小球加速度都是相同的,又保持质量和高度一定增大斜面的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知小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所用的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
|
|
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 A.研究铅球被水平推出后的空中运动时间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D.计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的运行时间
|
|
|
某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v从甲地开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t,该列车以速度v0从甲地出发匀速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0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0的时间是t0.若列车仍要在t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0应为( ) A.
|
|
|
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下图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
|
|
|
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至回到出发点的时间为t。现在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后以原速率弹回(撞击所需时间不计,g=10 m/s2),则此时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到出发点)约为 ( ) A.0.5 t B.0.4 t C.0.3t D.0.2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