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交流电压的高低 B.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上才能正常工作 C.打点计时器连续工作时间很短,应注意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D.开始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2)某同学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 cm、S3=8.33 cm 、S4=8.95 cm 、S5=9.61 cm 、S6=10.26 cm,则D点处瞬时速度大小是 m/s,计算小车运动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加速度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另一同学利用气垫导轨测定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4.0 s.试估算: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1=____________ m/s ;在下滑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 m/s2。
|
|
|
在利用方木板、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套等器材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和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橡皮条的形变量可不相同 B.作分力和合力的图示时,选的标度必须相同 C.拉弹簧测力计时,不能使弹簧测力计超出木板的边界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其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如图,用A、B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D点,使其伸长到E点,现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α由图示位置减小时,欲使D点仍在E点位置保持不变,则可用的方法是 。
A.使B的读数变大,β角变大 B.使B的读数变大,β角变小 C.使B的读数变小,β角变小 D.使B的读数变大,β角变大
|
|
|
如图,重量为G的物体A在大小为F的水平向左恒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对斜面压力N大小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D.
|
|
|
如图所示,绳与杆均不计重力,承受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绞链固定,滑轮O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忽略),B端吊一重物P,现施加拉力FT将B缓慢上拉,在杆转到竖直前
A.OB段绳中的张力变大 B.OB段绳中的张力变小 C.杆中的弹力大小不变 D.杆中的弹力变大
|
|
|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和7v,经过AB的时间是t,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经过A、B中点的速度是4v B.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v C.前 D.前
|
|
|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
|
|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的v-t图线,则由图可知
A.第二个4s内位移为零 B.6~8s内速度增大,加速度不变 C.6s末加速度为0 D.10s内位移为20m
|
|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A.三者相同 B.乙最大 C.丙最大 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
|
|
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12N和8N,则第三个力的大小不可能为 A.4N B . 8N C . 20N D . 30N
|
|
|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 A. B. C.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