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6kg和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物体A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F,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 N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B.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C.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 D.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18 N时,开始相对滑动
|
|
|
如图所示,
A. C.
|
|
|
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质点在4s末速度相等 B.前4s内A、B之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s末两质点相遇 C.前4s内A质点的位移小于B质点的位移,后4s内A质点的位移大于B质点的位移 D.B质点先加速后减速,8s末回到出发点
|
|
|
仅仅16岁零9个月15天,杭州女孩叶诗文的成就已“前无古人”。2012年12月16日凌晨,她以破赛会纪录的成绩勇夺短池世锦赛女子200米混合泳冠军,仅仅两年时间,她便成为中国游泳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短池世锦赛和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叶诗文夺得冠军说明她在这次比赛中下列的哪一个物理量比其他运动员的大( ) A.跳入泳池的速度 B.终点撞线时的速度 C.全程的平均速率 D.掉头的速度
|
|
|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刹车,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 C.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 D.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
|
|
(12分)甲车在前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6m/s的速度行驶.当两车相距12m时,甲车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问: (1)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间距离最大? (2)他们间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3)经多少时间乙车可追上甲车?
|
|
|
(12分)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前方距离斜面底端B点10m处有一个障碍物Q。现有一小孩从斜面上h=3m高处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不计小孩到斜面底端时受到的冲击(即到达B点前后瞬间速度大小不变),取g=10m/s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小孩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试通过计算判断,小孩会不会碰到障碍物? (3)接上述第(2)问,若不碰到障碍物,则小孩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距离障碍物有多远?若会碰到障碍物,则为了安全,小孩从斜面上静止开始下滑的高度不得超过多少?
|
|
|
(8分)物体由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行驶,0~6s内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物体在0~6s内的v-t图线(写出必要的分析过程); (2)求在这6s内物体的位移.
|
|
|
(6分)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末的速度达到4m/s,求:第3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
|
|
(10分)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某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 (3)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b) 图上端不是直线的原因是: ; (c) 图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