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小于一年 (B)与太阳距离相等的每一颗小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大小都相等 (C)小行星带内侧行星的加速度小于外侧行星的加速度 (D)小行星带内各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均小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
|
|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S为单刀双掷开关,定值电阻R=10 Ω。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S与a连接后,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2.2 B.当S与a连接后,t=0.01 s时理想电流表示数为零 C.当S由a拨到b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D.当S由a拨到b后,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25 Hz
|
|
|
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A.红光以30º的入射角入射 B.红光以45º的入射角入射 C.紫光以30º的入射角入射 D.紫光以45º的入射角入射
|
|
|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超前了0.4 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波速为10 m/s B.波的频率为1.25 Hz C.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D.该时刻质点P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
|
|
|
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向上的磁场中,水平放置一个单匝金属圆线圈,线圈所围的面积为0.1 m2,线圈电阻为1 Ω,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方向为线圈中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则
A.0~5 s内i的最大值为0.1 A B.第4 s末i的方向为正方向 C.第3 s内线圈的发热功率最大 D.3~5 s内线圈有扩张的趋势
|
|
|
如图所示,两根粗细均匀的金属杆AB和CD的长度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3m和m,用两根等长的、质量和电阻均不计的、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悬跨在绝缘的、水平光滑的圆棒两侧,AB和CD处于水平。在金属杆AB的下方有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与回路平面垂直,此时CD处于磁场中。现从静止开始释放金属杆AB,经过一段时间(AB、CD始终水平),在AB即将进入磁场的上边界时,其加速度为零,此时金属杆CD还处于磁场中,在此过程中金属杆AB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 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金属杆AB即将进入磁场上边界时的速度v1. (2)在此过程中金属杆CD移动的距离h和系统机械能减少量 (3)设金属杆AB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为v2,通过计算说明v2大小的可能范围.(设CD始终在磁场中运动)
|
|
|
如图所示,一个面积s=0.2m2的单匝圆形线圈,M、N两端间距很小可以忽略,线圈处于变化的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B=
(1).当 (2).变化的电流一个周期在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 (3).从t=0开始到
|
|
|
如图所示,MN与PQ是两条水平放置彼此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l=0.5m。质量m=1kg,电阻r=0.5Ω的金属杆ab垂直跨接在导轨上,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2T,导轨左端接阻值R=2Ω的电阻,导轨电阻不计。ab杆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后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匀速时ab杆的速度为v=2m/s,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匀速时ab杆受到的水平恒力F的大小; (2)速度等于1m/s时金属杆的加速度大小。
|
|
|
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有以下器材: A.待测干电池组E(电动势约为4.5V,内阻r约2Ω) B.电压表(量程3V、内阻很大)C.电流表(量程0.5A、内阻很小) D.滑动变阻器(0~20Ω)E.电阻箱R0(0~999.9Ω,用作定值电阻) F.电键、导线若干 ①若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变化不明显采用给电源 (“串联”或“并联)一个电阻箱,如图9甲中电阻箱面板显示其阻值R0=_______Ω。 ②图中乙为用以上器材连接的不完整的电路,为完成实验,请在乙图中补画出一根导线构成完整实验电路。 ③利用实验测得的多组电压表示数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绘出了如图9丙所示的U-I关系图线,若图线在U轴的截距为U0,在I轴的截距为I0,则可以求得电池组电动势E=__________,内阻r=______ _。(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
|
|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G.以t2为纵坐标、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②根据实验步骤(D),可知此单摆的周期为 ③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 D.不应作t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