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着陆器经100公里的环月轨道I上开启发动机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II,在15公里的近月点P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经姿态控制,缓慢下降、悬停、自由下落后着陆成功,若已知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和月球半径R以及万有引力常量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着陆器在变轨之后比变轨前的机械能大 B.嫦娥三号着陆器在100公里环月轨道I上的速率介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C.由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可以计算月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 D.嫦娥三号着陆器还可以利用降落伞来实现软着陆
|
|
|
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活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下落时间成正比 B.牛顿第一定律是事实与逻辑思维结合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C.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库仑把它们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D.奥斯特受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启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
|
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颗子弹质量为m,以水平速度v0击中木块并最终停留在木块中。求:在这个过程中 ①木块的最大动能; ②子弹和木块的位移之比。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B.光的波长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小 C.在放射性元素中掺杂某种稳定元素并大幅度地降低它的温度就可以减小它的半衰期 D.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E.光电效应实验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
|
|
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中盛满某种透明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左侧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6.0cm高的线光源。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开始时通过望远镜看不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一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能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8.0cm,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
|
|
|
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2m的五个质点,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简谐横波以2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刻到达质点a,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下运动,t=3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质点d开始振动后的振动周期为4s B. t=4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e C. t=5s时刻质点b到达最高点 D. 在3s<t<4s这段时间内质点c速度方向向上 E. 这列简谐横波的波长为4m
|
|
|
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气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液体中悬浮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因为它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它的压强、体积都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增加 E.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
|
|
如图所示,在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一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A点沿y轴正方向以v0速度射入,带电粒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从P点射出。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仅撤去电场,带电粒子仍从A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恰从圆形区域的边界M点射出。已知OM与x轴的夹角为θ=300,求粒子比荷q/m。 (3)若仅撤去磁场,带电粒子仍从A点以速度v射入,恰从圆形区域的边界N点射出(M和N是关于y轴的对称点),求粒子运动初速度v的大小.
|
|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的B点右侧有一圆形挡板。圆的半径R=4m,B为圆心,BC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o.滑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AB间距L=4.5m.现用水平拉力F=18N沿AB方向拉滑块,持续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滑块恰好落在圆形挡板的C点,已知滑块质量 2kg,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g=10m/s2,sin37 o =0.6,cos37 o=0.8.求:
(1)拉力F作用的距离, (2)滑块从A点运动到圆弧上C点所用的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