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鸵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由于翅膀退化它已经不会飞了。鸟起飞的必要条件是空气对它向上的力f足够大,计算f大小的公式为:f=cρSv2,式中c是一个无量纲的比例常数,ρ是空气密度,S是鸟翅膀的面积,v是鸟起飞时的速度。为了估算鸟起飞时的速度v,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几何相似性假设:设鸟的几何线度为l,则鸟的质量与l3成正比,翅膀的面积S与l2成正比。已知燕子起飞时的速度约为20km/h,鸵鸟的几何线度大约是燕子的25倍。由此可估算出若要使鸵鸟能起飞,鸵鸟的速度必须达到 A.50km/h B.100km/h C.200km/h D.500km/h
|
|
|
在课堂中,老师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平抛运动。A、B是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处于同一高度。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使A球沿水平方向飞出,同时松开B球,B球自由下落。某同学设想在两小球下落的空间中任意选取两个水平面1、2,小球A、B在通过两水平面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分别为
A. C.
|
|
|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的部分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假设嫦娥三号在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 B.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月球的引力对其做负功 C.若已知嫦娥三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半径、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计算出月球的密度 D.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经过P点时和在圆形轨道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相等
|
|
|
如图1所示,矩形线圈位于一变化的匀强磁场内,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用I表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取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则图3中的I-t图像正确的是
|
|
|
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A.质点的振幅为16cm B.质点的振动周期为2s C.在0~1s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 D.在1~2s内,质点的动能逐渐减小
|
|
|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4:1,电阻R=55Ω。原线圈两端接一正弦式交变电流,其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则原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为
A.0.25A B.1.0A C.4.0A D.16A
|
|
|
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这些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
A.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B.能发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 C.能发出5种不同频率的光 D.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
|
|
下列四种现象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雨后空中出现彩虹 B.肥皂泡的表面呈现彩色 C.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 D.一束白光通过很窄的单缝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
|
|
|
如图所示,在x-y-z三维坐标系的空间,在x轴上距离坐标原点x0=0.1m处,垂直于x轴放置一足够大的感光片。现有一带正电的微粒,所带电荷量q=1.6×10-16C,质量m=3.2×10-22kg,以初速度v0=1.0×104m/s从O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不计微粒所受重力。
(1)若在x≥0空间加一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1.0×104V/m,求带电微粒打在感光片上的点到x轴的距离; (2)若在该空间去掉电场,改加一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0.1T,求带电微粒从O点运动到感光片的时间; (3)若在该空间同时加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大小仍然分别是E=1.0×104V/m和B=0.1T,求带电微粒打在感光片上的位置坐标x、y、z分别为多少。
|
|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动力作为一种新型动力系统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社会,如图13所示为电磁驱动装置的简化示意图,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导轨的间距为L,两导轨上端之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跨接在导轨上,接触良好,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不计,且在导轨平面上的矩形区域(如图中虚线框所示)内存在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磁场区域内)
(1)若磁场保持静止,导体棒在外力的作用下以速度v0沿导轨匀速向下运动,求通过导体棒ab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当磁场以某一速度沿导轨平面匀速向上运动时,可以使导体棒以速度v0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求磁场运动的速度大小; (3)为维持导体棒以速度v0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外界必须提供能量,此时系统的效率η为多少。 (效率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或总功率的比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