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题

某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的v-t图象如图正弦曲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

B0~时间段内,物体所受外力越来越大

C时间段内,物体的做功为负值

D时刻物体速度为零,此时加速度也为零

 

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s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4.tif

A0~6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

B0~6s内物体在4s时的速度最大

C物体在2~4s内速度不变

D0~4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s内合力做的功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趋于无穷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在如图所示的 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作直线运动

Bt1 时刻,甲、乙两车相遇

C0~t2 时间内,丙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丁车通过的路程

D0~t2 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向右运动。将质量为m的木块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端A,经过t秒后,木块的速度也变为v,再经t秒木块到达传送带的右端B,则( )

A. t秒内木块做匀加速运动,t秒内木块做匀减速运动

B. t秒内木块与传送带之间无摩擦力

C. t秒内木块的位移与后t秒内木块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

D. 木块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平均速度为v

 

热气球下系一小球,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时间t1=3s小球与气球分离,分离后,小球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上升到最高点后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分离到落到地面经过时间t2=6s.(g10m/s2)求:

1)小球匀加速上升的加速度a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甲、乙两车在时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甲以=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作初速度=,加速度a大小为的刹车减速运动,求:

1)经多长时间甲车追上乙车?

2)追上前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

3)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一颗小石头从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下落,经过A点时的速度=10m/s,到达地面B点时的速度=30m/s。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石头下落时的高度;

2小石头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和A、B间的距离。

 

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用刻度尺量得ABCD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1=150cmx2=340cmx3=570cmx4=840cm.由此可知,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表达式_________ ,大小为      m/s;与纸带相连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_________ ,大小为     m/s2.(以上数据取两位有效数字)

 

一列火车由站台从静止启动,一个人正好站在车头处,第一节车厢经过他用了2秒钟,整列车厢经过他用了8秒钟,这列火车有     节车厢(不考虑车厢间距,各节车厢长度相同),最后2秒有     节车厢经过此人.

 

共610608条记录 当前(31386/61061) 首页 上一页 31381 31382 31383 31384 31385 31386 31387 31388 31389 31390 3139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