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 B. 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C. 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D. 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
|
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在大小相等、互相垂直的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如图1所示,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 ( ) 图1 A. 在F1的反方向上受到Ff1=μmg的摩擦力 B. 在F2的反方向上受到Ff2=μmg的摩擦力 C. 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f= D. 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f=μmg
|
|
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 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 C. 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 D.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
|
如图2所示,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墙角,为使一光滑且质量分布均匀的铁球静止,需加一水平力F,且F通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 A. 球一定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 B. 球可能受墙水平向左的弹力 C. 球一定受斜面竖直向上的弹力 D. 球不一定受斜面的弹力作用
|
|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内与5 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 A. 5∶4 B. 4∶5 C. 3∶4 D. 4∶3
|
|
一个物体从某个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第1 s内的位移恰好等于它最后1 s内位移的1/4,取g=10 m/s2,求: (1)第1 s内下落的距离; (2)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3)物体全程平均速度.
|
|
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因此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如图所示为某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1、2、3、4为依次选定的计数点(每隔4个点选1个计数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加速度是________m/s2,打点3时的速度v3=________m/s.
|
|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物体在前8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4s末改变运动方向 B. 0~4 s内的加速度大于6~8 s内的加速度 C. 前6 s内的位移为12 m D. 第6 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
|
如下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木块所用时间比分别为 ( ) A. v1∶v2∶v3=3∶2∶1 B. v1∶v2∶v3= C. t1∶t2∶t3=1∶ D. t1∶t2∶t3=(
|
|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A、B、C三点,AB等于BC,经过AB的平均速度为1m/s,经过BC的平均速度度为3m/s,则经过B点的速度为 ( ) A. 2m/s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