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的等量异种点电荷+Q和-Q。直线MN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O是两点电荷连线与直线MN的交点。a、b是两点电荷连线上关于O的对称点,c、d是直线MN上的两个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B. 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C. a点的场强等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D. a点的场强等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
|
|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2V,电源内阻为l.0Ω,电路中的电阻R0为1.5Ω,小型直流电动机M的内阻为0.5Ω,闭合开关S后,电动机转动,电流表的示数为2.0A.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1.0V B.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2W C. 电动机产生的热功率4.0W D. 电源输出的电功率为24W
|
|
|
如图所示,平行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一个带电粒子穿越电场的运动轨迹,a、b是此轨迹上的两点.不计带电粒子所受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方向一定是向右的 B.该粒子一定带负电荷 C.该粒子一定是由a向b运动 D.粒子在a点的动能一定小于在b点的动能
|
|
|
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分别贴在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是闭合的。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 B.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有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 C.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还是张开的 D.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
|
|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图示位置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各电表示数的变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 B. 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C.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D. 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
|
|
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关系的图象,直线B是电阻R的两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用该电源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
A. 4 W,33% B. 2 W,33% C. 2 W,67% D. 4 W,67%
|
|
|
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R=ρ B.由R= C.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D.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
|
|
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2两点的场强相等 B. 1、3两点的场强相等 C. 1、2两点的电势相等 D. 2、3两点的电势相等
|
|
|
金属铂的电阻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升高时电阻率也随着变大.在图中有可能表示金属铂电阻的I﹣U图线是( ) A. C.
|
|
|
在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现保持它们的电荷量都不变,而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 ( )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