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做“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他将实验中的6组电压U、电流I的数据标在坐标纸上.
(1)试根据这些数据点在坐标纸上画出U﹣I图线; (2)根据图线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3)用此电路测出的电动势比电动势的真实值 ; (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
|
|
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 mm.如图乙所示,用多用电表的“×1”欧姆档,调零后测得金属丝阻值R= Ω,若实验中测出金属丝的长度为L,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 (用符号表示)
|
|
|
如图所示是示波管的工作原理图:电子经电场加速后垂直于偏转电场方向射入偏转电场,若加速电压为U1,偏转电压为U2,偏转电场的极板长度与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L和d,y为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发生的偏转距离。取“单位偏转电压引起的偏转距离”来描述示波管的灵敏度,即
A. 增大U1 B. 增大U2 C. 增大L D. 减小d
|
|
|
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若选择“×100”的欧姆档测量发现( ) A.指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0Ω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用“×1k”的欧姆档测量 B.指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0Ω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10”或“×1”欧姆档测量 C.指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用“×1k”的欧姆档测量 D.指针在电阻刻度较靠近∝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用“×10”或“×1”的欧姆档测量
|
|
|
如图所示为研究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两块相互靠近的等大正对的平行金属板M、N组成电容器,板N固定在绝缘座上并与静电计中心杆相接,板M和静电计的金属壳都接地,板M上装有绝缘手柄,可以执手柄控制板M的位置.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变,对此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只将板M从图示位置稍向左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B.只将板M从图示位置沿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稍微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C.只将板M从图示位置稍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 D.只在M、N之间插入云母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
|
|
关于电表的改装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把电流表改装成大量成的安培表应并联一个小电阻 B.要把电流表改装成大量成的安培表应串联一个大电阻 C.要把电流表改装成大量成的伏特表应并联一个小电阻 D.要把电流表改装成大量成的伏特表应串联一个大电阻
|
|
|
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x轴上两点B、C点电场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Bx、Ec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B、C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Bx<Ecx B. EBx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C. 电荷在O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 负电荷沿x轴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
|
|
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油滴,从坐标原点O以速率v0射入水平的匀强电场,v0的方向与电场方向成 A.xp>0 B.xp<0 C.xp=0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
|
|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电键S处于闭合状态时,在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之间,有一带电油滴P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使电容器两极板缓慢靠近,油滴向下加速运动 B.其他条件不变,使电容器两极板缓慢远离,油滴向上加速运动 C.其他条件不变,将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左移动,油滴向下加速运动 D.其他条件不变,将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油滴向下加速运动
|
|
|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x的阻值.如图所示,分别将图(a)和(b)两种测量电路连接到电路中,按照(a)图时,电流表示数为4.60 mA,电压表示数为2.50 V;按照(b)图时,电流表示数为5.00 mA,电压表示数为2.40 V,比较这两次结果,正确的是( )
A.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大于543 Ω B.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小于543 Ω C.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80 Ω,且大于480 Ω D.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80 Ω,且小于480 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