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 V。要求测量结果尽量精确,并绘制出小灯泡两端电压在0~3.8 V范围内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
(1)若实验室的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都满足实验要求,则在如图1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中,应选择_____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选填“甲”或“乙”) (2)若实验中只提供了量程为3 V,内阻为3 000 Ω的电压表V1,为了绘制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需要将电压表V1改装成量程为4 V的电压表V2,则应将电压表V1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Ω的定值电阻,才能实现改装的要求。 (3)小组的同学们正确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根据这个特性曲线,同学们对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其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或与通过其电流的关系,猜想出了如图3所示的关系图象,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选项下面的字母序号)
(4)某同学将该小灯泡接在一个电动势为3.0V、内阻为5.0Ω的电源上,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则此时该小灯泡实际功率约为_______W。(保留2位有效数字)
|
|
|
如图所示,均匀金属圆环的总电阻为2R,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地穿过圆环。金属杆OM的长为l,电阻为
A. 通过电阻R的电流的最大值为 B. 通过电阻R的电流的最小值为 C. OM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为 D. 通过电阻R的电流恒为
|
|
|
如图,圆形闭合线圈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s内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增大 B. 第4s末的感应电动势为0 C. 0~1s内与2~4s内的感应电流相等 D. 0~1s内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
|
|
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无限大匀强磁场中,有一闭合导体环,环面与磁场垂直.当导体环在磁场中完成下述运动时,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导体环保持水平在磁场中向上或向下运动 B. 导体环保持水平向左或向右加速平动 C. 导体环以垂直环面、通过环心的轴转动 D. 导体环以某一条直径为轴,在磁场中转动
|
|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直导体棒,在导体棒中的电流I垂直纸面向里时,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下列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
|
|
竖直绝缘墙壁上Q点固定一质点A,在Q的正上方P点用丝线悬挂另一质点B;A、B两质点因带电而互相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如图所示.由于漏电,使A、B两质点带电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对质点B的拉力大小将(假设两小球始终可以看成质点)(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大小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
|
|
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为零,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也一定为零 B. 放置在磁场中1 m长的通电导线,通过1A的电流,受到的磁场力为1N,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就是1 T C. 磁场中某处的B的方向跟电流在该处受到的磁场力F的方向相同 D. 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B为零的位置,那么它受到的磁场力也一定为零
|
|
|
19世纪20年代,科学家们已认识到温度差会引起电流,安培考虑到地球自转造成了太阳照射后正面与背面的温度差,从而提出如下假设:地球磁场是由绕地球的环形电流引起的.该假设中的电流方向是(地理子午线是地球磁场N极与S极在地球表面的连线)( ) A. 由西往东垂直于子午线 B. 由东往西垂直于子午线 C. 由南向北沿子午线 D. 由赤道向两极沿子午线方向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B. 电场线是假想曲线,实际不存在 C. 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D. 根据
|
|
|
如图所示,边长为4l的正方形ABCD内存在两个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有界匀强电场,中位线OO/上方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下,OO/下方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从某时刻起,在A、O两点间(含A点,不含O点)连续不断地有电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以相同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电场。其中从A点射入的粒子第一次穿越OO/后就恰好从C点沿水平方向射出正方形电场区。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从AO间入射的粒子穿越电场区域的时间t和匀强电场的场强E的大小; (2)在AO间离O点高度h为多大的粒子,最终能沿水平方向从CD间射出正方形电场区? (3)上一问中能沿水平方向射出正方形电场区的这些粒子,在穿越OO/时的速度大小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