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条在同一平面(纸面)内的长直绝缘导线组成一等边三角形,在导线中通过的电流均为I,方向如图所示.a、b和c三点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角的平分线上,且到相应顶点的距离相等.将a、b和c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记为B1、B2和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1<B2<B3 B. B1=B2=B3 C. a和b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D. a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b和c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
|
|
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上,y轴在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不同位置沿x轴正向水平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小球a从(0, 2L)抛出,落在(2L, 0)处;小球b、c从(L, 0)抛出,分别落在(2L, 0)和(L, 0)处。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和b初速度相同 B. b和c运动时间相同 C. b的初速度是c的两倍 D. a运动时间是b的两倍
|
|
|
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 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 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 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
|
|
|
近地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设在卫星1、卫星2各自所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1、g2,则( ) A. B. C. D.
|
|
|
空间有一均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xyz,M、N、P为电场中的三个点,M点的坐标(0,a,0),N点的坐标为(a,0,0),P点的坐标为(a,
A.
|
|
|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R1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的滑动触点在a端时合上开关S,此时三个电表A1、A2和V的示数分别为I1、I2和U.现将R2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 I1增大,I2不变,U增大 B. I1减小,I2增大,U减小 C. I1增大,I2减小,U增大 D. I1减小,I2不变,U减小
|
|
|
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pA=9kg•m/s,B球的动量pB=3kg•m/s.当A追上B时发生碰撞,则碰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 A. pA′=6 kg•m/s,pB′=6 kg•m/s B. pA′=8 kg•m/s,pB′=4 kg•m/s C. pA′=﹣2 kg•m/s,pB′=14 kg•m/s D. pA′=﹣4 kg•m/s,pB′=17 kg•m/s
|
|
|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 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 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 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
|
|
如图甲所示,一边长L=2.5m、质量
(1)求通过线框导线截面的电量及线框的总电阻 (2)分析线框运动性质并写出水平力F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3)已知在这5s内力F做功1.92J,那么在此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
|
|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与正方形abcd相内切,在ab、dc边放置两带电平行金属板,在板间形成匀强电场,且在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ad边中点O1沿O1O方向以速度v0射入,恰沿直线通过圆形磁场区域,并从bc边中点O2飞出.若撤去磁场而保留电场,粒子仍从O1点以相同速度射入,则粒子恰好打到某极板边缘.不计粒子重力.
(1)求两极板间电压U的大小 (2)若撤去电场而保留磁场,粒子从O1点以不同速度射入,要使粒子能打到极板上,求粒子入射速度的范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