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题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BC三点,现从这三点分别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三个小球均落在斜面上的D点,今测得ABBCCD=5:3:1由此可判断(   )

A. A点、B点、C点三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1:2:3

B. A点、B点、C点三个小球的运动轨迹可能在空中相交

C. A点、B点、C点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

D. A点、B点、C点三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时速度与初速度间的夹角之比为1:1:1

 

一只小船渡河,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岸边,小船相对于静水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岸边,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

B. 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

C. 沿AC和AD轨迹渡河的小船都是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 沿AC轨迹渡河的小船到达对岸的速度最小

 

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是人为规定的

B. m1m2一定时,随着r的减小,万有引力逐渐增大,当

C. m1m2受到的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D. m1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

 

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了一个向心力

B. 向心力只能改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不能够改变速度的大小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大小不变,是恒力

D. 向心力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 抛体运动在某一特殊时刻的加速度可以为零

C. 平抛运动是速度越来越大的曲线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方向可以不指向圆心

 

如图甲所示,质量M3 kg,足够长的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半径为R 固定光滑圆轨道的下端与小车的右端平滑对接,质量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由轨道顶端静止释放,接着物块离开圆轨道滑上小车.从物块滑上小车开始计时,物块运动前2 s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小车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01,重力加速度为10 m/s2,求:

(1)物块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大小;

(2)直到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的过程中因摩擦共产生的热量Q.

 

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车A和小车B放在水平面上,小车A的右端连着一根水平的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小车B从右面以某一初速度驶来,与轻弹簧相碰,之后,小车A获得的最大速度为v.若不计摩擦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

(1)求小车B的初速度大小.

(2)如果将两小车AB的质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再让小车B与静止的小车A相碰,要使AB两小车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保持不变,小车B的初速度大小又是多大?

 

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它们的运动周期为T,若已知S1S2的距离为r,引力常量为G,求两星的总质量M.

 

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固定于O点,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光滑定滑轮BO点等高.轻绳跨过定滑轮B将小球拉到A点,保持轻绳绷直,由静止释放小球.当小球摆到定滑轮的正下方时,绳对定滑轮总的作用力大小为2mg.求小球由A点释放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

 

为验证拉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某同学到实验室找到下列器材:长木板(一端带定滑轮)、电磁打点计时器、质量为200 g的小车、质量分别为10 g30 g50 g的钩码、细线、学生电源(直流交流).该同学进行下列操作

A.组装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B.将质量为200 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C.选用50 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

D.释放小车,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E.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F.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进行实验时,学生电源应选择用________(直流交流”)档.

(2)该同学将纸带上打的第一个点标为“0”,且认为打“0”时小车的速度为零,其后依次标出计数点123456(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如图乙所示.该同学测量出计数点0到计数点345的距离,并标在图乙上.则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如果将钩码的重力在数值上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在打计数点04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J,小车的动能增量为________J(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2)中数据发现,该同学并没有能够得到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增量的结论,且对其他的点(235)进行计算的结果与“4”计数点相似.你认为产生这种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写出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610608条记录 当前(20856/61061) 首页 上一页 20851 20852 20853 20854 20855 20856 20857 20858 20859 20860 2086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