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球(可视为质点)用长为L的轻杆连接紧靠墙壁竖直立于水平面上,已知A、B两球的质量之比为mA∶mB=5∶3,B球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在B球移动前,A球绕B球转过角度为θ时,A球的速度大小 (2)A球绕B球转动角度为何值时,B球将离开墙壁
|
|
某同学要测量一个量程为0~5m A的毫安表的内阻。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电源E(电动势 3V ,内阻较小) B.多用电表 C.电阻箱R1(999.9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103Ω) E.开关和导线若干 a.该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100Ω档粗测电阻,指针偏转如图所示,则毫安表的电阻为___________ b.为了更精确的测量毫安表的电阻,该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其中多用表应选择____________(填 “欧姆档”、 “电压档”、 “电流档”)连接后,该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①开关 K1和 K2均处于断开状态 ; ②将滑动变阻器R和电阻箱R1调至最大值。闭合开关K2,调节滑动变阻器R,让毫安表达到满偏,此时多用表示数为X; ③闭合开关K1,调节滑动变阻器R和电阻箱R1,让毫安表达到半偏, 此时电阻箱的示数为R0,多用表的示数为Y。 c.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毫安表的内阻为RA=_____________,由此实验得到的毫安表内阻的测量值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真实值。
|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的某点B处,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每次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
①为便于分析F与t的关系,在坐标纸上作出如图所示的图线,图线为__________的关系图象 A.F-t, B.F-t2 C.F- ②结合表格中数据及图线特点,算出图线的斜率k=_________ 。 ③设AB间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由图线的斜率可求得滑块的质量为M为__________。
|
|||||||||||||||||||||||||||||||
(题文)央视《是真的吗》节目做了如下实验:用裸露的铜导线绕制成一根无限长螺旋管,将螺旋管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节干电池和两磁铁制成一个“小车”,两磁铁的同名磁极粘在电池的正、负两极上,只要将这辆小车推入螺旋管中,小车就会加速运动起来,如图所示。关于小车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小车上某一磁铁改为S极与电池粘连,小车仍能加速运动, B. 将小车上两磁铁均改为S极与电池粘连,小车的加速度方向不发生改变 C. 图中小车加速度方向向右 D. 图中小车加速度方向向左
|
|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半径为R且内壁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左侧靠竖直墙,右侧靠一质量为M2的物块.今让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左侧槽口A的正上方足够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与半圆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B. 小球在槽内运动到B点后,小球、半圆槽和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 小球离开C点以后,将做斜上抛运动,且恰好再从C点落入半圆槽中 D. 小球第二次通过B点时半圆槽与物块分离,分离后两者不会再相碰
|
|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速运动,C、D两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设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2,CD间动摩擦因数为μ3,D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4,则可能正确的是( ) A. μ1=0、μ2=0、μ3=0、μ4=0; B. μ1=0、μ2≠0、μ3≠0、μ4=0; C. μ1≠0、μ2=0、μ3≠0、μ4=0; D. μ1≠0、μ2≠0、μ3≠0、μ4≠0
|
|
如图a所示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实验Ⅰ)和库伦扭秤实验(实验Ⅱ)的原理图,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两个实验后发现:实验Ⅰ测量的是两组质量为分别为M和m的两球之间的引力;实验Ⅱ测量的只有一组点电荷Q与q之间的引力,扭秤另外一端小球不带电。分析两实验的区别,同学们发表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认为:实验Ⅰ需要两组小球而实验Ⅱ只需要一组带电小球的原因是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很小,而电荷间的静电力很大 B. 乙同学认为:实验Ⅰ需要两组小球而实验Ⅱ只需要一组带电小球的原因是实验Ⅰ是在空气中完成的,而实验Ⅱ需要在真空进行 C. 丙同学认为:在实验Ⅰ中若只用一组小球进行实验,如图b所示,则对实验结果并无影响 D. 丁同学认为:在实验Ⅱ中无论用两组还是一组带电小球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并无影响,但在实验Ⅰ中若按图b只用一组小球进行实验,则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
|
第一宇宙速度叫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叫逃逸速度,理论分析表面,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 A. 212km B. 4.5×103km C. 9.0×103km D. 1.65×103km
|
|
如图所示,边长为 A.
|
|
如图所示为用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研究某汽车刹车过程得到的速度—位移图像,汽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变速运动,则:( ) A. 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汽车刹车过程所用时间为10s; C. 当汽车运动的位移为5m时,其速度为5m/s; D. 当汽车的速度为5m/s时,运动的位移为7.5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