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绝缘圆筒内分布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不计重力)以某一速度从筒壁上的小孔P进入筒中,速度方向与半径成=30°夹角并垂直于磁场方向。不计离子和筒壁通撞时能量和电荷量的损失。若粒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返回P孔,则离子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分别是( ) A. B. C. D.
|
|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验中,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端匀速滑向右端,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始终在小角度偏转,而电压表的示数开始时变化很小,但当滑片接近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迅速变大。为了便于操作并减小误差,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 A. 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a的M端移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 B. 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b的N端移到电流表“0.6”接线柱上 C. 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a的M端移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 D. 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b的N端移到电流表“0.6”接线柱上
|
|
在如图甲所示电路中,D为理想二极管 (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R1=30 Ω,R2=60 Ω,R3=10 Ω.在MN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R3两端电压表的读数大约是( ) A.3 V B.3.5 V C.4 V D.5 V
|
|
一个带正电荷微粒(重力不计)穿过图中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区域时,恰能沿直线运动,则欲使电荷向下偏转时应采用的办法是( ) A.增大电荷质量 B.增大电荷电量 C.减少入射速度 D.增大磁感强度
|
|
如图所示,a、b两个闭合正方形线圈用同样的导线制成,匝数均为10匝,边长la=3lb,图示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不考虑线圈之间的相互影响,则( ) A. 两线圈内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 a、b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之比为9∶1 C. a、b线圈中感应电流之比为3∶4 D. a、b线圈中电功率之比为3∶1
|
|
如图所示,两匀强磁场方向相同,以虚线MN为理想边界,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B2.今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电子从MN上的P点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B1中,其运动轨迹为如图虚线所示的“心”形图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运行轨迹为PENCMD B. 电子运行一周回到P用时为T= C. B1=2B2 D. B1=4B2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工穿的“高压带电作业服”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用了大量的铜丝编织而成.对这一做法的最主要目的,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猜想: 甲认为:铜丝编织的衣服和人体相当于并联关系,能分走本该流经人体的电流 乙认为:被铜丝编织的衣服包裹的空间内任意点的电势都保持为零 丙认为:被铜丝编织的衣服包裹的空间内任意两点间电势差保持为零 丁认为:被铜丝编织的衣服包裹的空间内任意点的电场强度保持为零 对这些猜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都有正确 B. 甲和丁最关键 C. 丁最关键 D. 丙和丁最关键
|
|
把带电荷量 (1)A点的电势; (2)A、B两点的电势差; (3)把
|
|
将交流电压U= (1)通过灯泡电流的最大值是多少? (2)灯泡的实际电功率是多少? (3)写出电流i的瞬时值表达式,并画出i-t图象。
|
|
如图所示,一个足够长的“U”形金属导轨NMPQ固定在水平面内,导轨间距L=0.50 m,一根质量为m=0.50 kg的匀质金属棒ab横跨在导轨上且接触良好,abMP恰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该导轨平面处在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可以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中,ab棒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f=1.0 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棒的电阻为R=0.10 Ω,其它电阻均不计.开始时,磁感应强度B0=0.50 T. (1)若从t=0时开始,调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使其以 (2)若保持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不变,从t=0时刻开始,给ab棒施加一个与之垂直且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棒从静止开始运动,其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为F=(3+2.5t)N,求此棒的加速度大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