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着小球A和B( A.
|
|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A和WB,滑到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kA和EkB,则( ) A. C.
|
|
自由下落的物体,其动能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直线的斜率表示该物体的( ) A.质量 B.机械能 C.重力大小 D.重力加速度
|
|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地球。已知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4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月球的6倍,则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 ) A.24倍 B.64倍 C.96倍 D.144倍
|
|
“天宫一号”(Ⅰ)主要是和载人飞船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任务,而“天宫二号”(Ⅱ)则是我国第一个具备太空补加功能的载人航天实验室。已知“天宫二号”的轨道高度为393km,比“天宫一号”高了50km。关于两者运行情况的比较,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线速度vⅡ>vⅠ B.加速度aⅡ>aⅠ C.角速度
|
|
美国科学家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实验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相对论在一定范围内弥补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关于经典力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典力学完全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 B.经典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普遍适用的 C.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将逐渐成为过时的理论 D.由于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经典力学已经失去了它的应用价值
|
|
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提出了“日心说” 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D.第谷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
|
如图,平行金属导轨由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组成,倾斜部分是两个竖直放置的四分之一圆弧导轨,圆弧半径r=0.2m。水平部分是两段均足够长但不等宽的光滑导轨,CC'=3AA'=0.6m,水平导轨与圆弧导轨在AA'平滑连接。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T,导体棒MN、PQ的质量分别为ml=0.2kg、m2=0.6kg,长度分别为l1=0.2m、l2=0.6m,电阻分别为R1=1.0Ω、R2=3.0Ω,PQ固定在宽水平导轨上。现给导体棒MN一个初速度,使其恰好沿圆弧导轨从最高点匀速下滑,到达圆弧最低处AA'位置时,MN克服安培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0.04W,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导轨电阻,导体棒MN、PQ与导轨一直接触良好。求: (1)导体棒MN到达圆弧导轨最低处AA'位置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导体棒MN沿圆弧导轨下滑过程中,MN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保留3位有效数字); (3)若导体棒MN到达AA'位置时释放PQ,之后的运动过程中通过回路某截面的电量q。
|
|
提供信息:若物体做机械振动的回复力F回与振动物体的位移x满足关系式F回=-kx,那么机械振动的周期为 (1)小球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冲量大小; (3)小球最终停止时离D点的距离。
|
|
图甲中滑索巧妙地利用了景区的自然落差,为滑行提供了原动力。游客借助绳套保护,在高空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其装置简化如图乙所示,倾角为 (1)绳套到达B点时,轨道对滑轮的摩擦力大小和弹力大小; (2)绳套从A缓慢移动到B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的最大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