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________。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________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 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容易受到破坏。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萍——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萍——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________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如下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动关系的示意图,看图回答[图中△为有毒物质的浓度,单位是ppm; 其余数字表示能量,单位是:kJ/(cm2·年)]。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传递效率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________和CO2等物质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________,通过它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于________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__浓缩,因此_______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此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

(2)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生物,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kg。

解析:(1)本食物网由四条食物链组成,其第一营养级为戊,第三营养级分别为甲、乙、丁。

(2)甲既捕食己又捕食戊,己也以戊为食,因此甲与己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应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全面审视这一问题。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流经丁的食物链有三条,即①戊→庚→丁;②戊→甲→丁;③戊→己→甲→丁,按题意,丁增加10 kg体重应消耗50 kg庚和50 kg甲,则庚应消耗500 kg戊,甲除直接消耗250 kg戊外还需通过己消耗2500 kg戊,三项合计为3250 kg。

 

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效率为5%~10%

B.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沿食物链传递

C.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食动物的同化作用

D.能量流动始终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的图解,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57979/62980) 首页 上一页 57974 57975 57976 57977 57978 57979 57980 57981 57982 57983 5798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