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进行能量转换 B.合成蛋白质 C.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贮存能源物质
|
|
白细胞能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
|
组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 A.核糖 B.半乳糖 C.葡萄糖 D.脱氧核糖
|
|
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嘧啶、嘌呤和磷酸
|
|
生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 A.C、H、O B.C、H、O、N C.O、H D.H、P
|
|
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A.Zn、Cu、B、Mn B.Zn、Cu、Mg、Ca C.Fe、Mn、Zn、Mg D.Mg、Mn、Cu、Mo
|
|
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座山上的树 B.一块草地上的草 C.一个大肠杆菌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马尾松
|
|
(每空2分,共16分)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的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 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下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芽具有: 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 一侧分布较多,使该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芽具有: 性。 (3)该实验证明了: 。 继续探究: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 ,乙: ,丙: ,丁: 。
|
|
(每空2分,共14分)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 里生存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 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有螺、沼虾、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 等动物。回答以下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 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 结构。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①上表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 和 。 ②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 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 (3)圆明园是北京地区金线偶褶蛙的唯一产区,为探察这一物种在该区的 , 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测量并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 有15只带有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偶褶蛙 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