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A.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规律

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

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 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

A.草→兔→狐→狼                  B.草→兔→狼→狐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C.                                D.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掉

D.被分解者分解散发到环境中去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射进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到该生态系统内的所有植物叶面上的太阳能

C.该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生产者传递给全部消费者的总能量

 

下列有关食物链或食物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食物链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

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一定越来越大

C.在食物网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D.生态系统中引入的某种生物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②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③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④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说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台湾玉山西北坡的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下层为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土壤pH

 

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一山不容二虎   B.鹊巢鸠占  C.噬菌体侵染细菌   D.螳螂捕蝉、黄鹊在后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54554/62980) 首页 上一页 54549 54550 54551 54552 54553 54554 54555 54556 54557 54558 5455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