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 B.病毒进化的原材料可来自染色体变异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
|
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
|
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则“人的卵细胞可发育成囊胚”的报道,有人据此推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将来有可能培育出单倍体人。若在实验室里实现了“将狗的卵细胞发育成囊胚”,则以下预测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囊胚能继续发育成成年狗,则该狗不能生育 B.若使该囊胚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狗将是一个二倍体雌性狗 C.若通过抑制中心体活动使染色体加倍,发育成的狗患遗传病的概率与自然繁殖的狗相差无几 D.在由狗的卵细胞发育成囊胚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联会的现象
|
|
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重组,右侧图解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⑥ D.④⑤
|
|
在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遗传特点时,发现在当地人的双亲都患病的几百个家庭中,所有子女中女性全部患病,而子女中男性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1∶2。对此调查结果正确的解释是( ) A.先天性肾炎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B.先天性肾炎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C.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2/3 D.被调查的家庭数过少难以下结论
|
|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
|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A.发生过交叉互换 B.复制出现差错 C.联会发生紊乱 D . 发生了自由组合
|
|
(11分)下面的方法可用来测定田间棉花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夏季晴天,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叶片(叶片左右对称)20片,挂小纸牌编号。 ②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具运输有机物功能)细胞杀死,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叶片的自然生长角度。 ③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入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4小时后,再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也依次夹于湿润的纱布中。 ④返回实验室后将各同号叶片的两半对应叠在一起,在无粗叶脉处用刀片切下面积均为S(cm2)的两个叶块,分别置于80℃~90℃下烘干,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得到光照下的叶块干重总和为M(mg),黑暗中的叶块干重总和为N(mg) (1) 在棉花的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中,与暗反应有关的两种化合物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其参与的具体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强度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三氯乙酸杀死叶柄筛管细胞的直接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题中数据和字母表示该种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于:____________mg/cm2·小时 (5)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除了本实验所用的干物质重量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来衡量。
|
|
(9分)右图为某家庭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家系图,已知Ⅱ中的5号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Ⅰ中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2)Ⅱ中4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3)Ⅲ中6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4)Ⅲ中6与7所生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__ (5)若Ⅲ中6与7已生出一个白化病患儿,则二者再生一个孩子也是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
|
|
(11分)玉米幼苗的绿色( A )对白色( a )为显性,某小组为观察其性状分离现象,用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做如下实验。将杂合子自交产生的1600 粒种子随机分成两份,其中 800 粒播在有光处,另 800 粒播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结果:在黑暗处长出 798 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处长出 796株幼苗,有 598 株绿色和 198 株白色,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从理论上推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论上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所长出的幼苗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结果是否符合(2)理论比例?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实验目的改为“探究光对叶绿素生成的影响” , 则: ① 实验材料应选基因型为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的玉米种子。 A.AA B . aa C . AA或aa D .AA和aa ② 设计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经过选择的、数量相等的两份种子分别种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环境中,观察对比种子萌发后的幼苗表现型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