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菌出现凝集现象 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
|
|
2011年3月15日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发表了张雁云教授关于发现 Graves病重要调控机制成果.Graves病发病原因如右图所示: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张雁云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B.患者代谢减弱,产热减少,兴奋性低 C.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此类疾病 D.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
|
|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中段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是单向传导的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D.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
|
下列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 D.图丁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
|
以下关于蛋白质及其对应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激素都是蛋白质,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B.神经递质受体位于突触前膜,能与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 的通透性 C.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
|
下图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细胞通讯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调节肝细胞生命活动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B.A图中的激素一定是起降血糖的作用 C.如果B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1应该属于传入神经,靶细胞属于效应器 D.2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在靶细胞内被分解
|
|
有关下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兴奋传递过程中,甲图的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③的内容物释放至⑤中主要借助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⑤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⑥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兴奋,效应器有可能发生反应
|
|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 A.5项 B.4项 C.3项 D.2项
|
|
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上升
|
|
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