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肯定大于① B.④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②/①)×100%
|
|
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
|
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的C、H、O、N、P等一系列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物质在循环过程当中不断递减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
|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起着重大作用的是 A.化能自养生物 B.动物和微生物 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和动物
|
|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为上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
|
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b>c B.c>b>a C.c=b>a D.a>c=b
|
|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 000个个体,D种群有10 000个个体,则它们在食物链中的关系是 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
|
|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
|
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