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图1和图2分别是甲、乙两个家族的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家族中有一种M病, 乙家族中有一种N病,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1.N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家族中的Ⅳ-13与乙家族中的Ⅳ-15结婚,后代中完全不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 3.已知乙家族Ⅲ-11无致病基因,Ⅳ-14色觉正常。现Ⅳ-14与一女子结婚,该女子携带有N病及红绿色盲基因,则生育一个患有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上述甲、乙两家遗传系谱图中,有关人员的血型如下表:
4.乙家族中,9号的血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家族中的Ⅳ-13与乙家族中的Ⅳ-15结婚,生一个孩子血型为B型的概率是______。
|
|||||||||||||||||||||
(13分)在土壤中存在着多种自生固氮菌,它们对于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有重要意义。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土壤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配制的培养基成份为:葡萄 糖10g、磷酸二氢钾0.2g、硫酸镁0.2g、氯化钠0.2g、硫酸钙5g、蒸馏水1000mL,并 在培养基中加入1%的琼脂,制成固体培养基。分离实验的过程如下图,其中器皿中①是 土壤样品,②是土壤悬浮液,③、④和⑤都是培养基。请回答:
1.从培养基的功能来分,本实验所配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碳源为 。 2.实验原理是 。 3.④中培养出来的菌落是 微生物,其氮源来自于 。 4.②→③接种的方法是 法;④→⑤接种的方法是 法。 5.④→⑤接种操作的目的是 。接种到⑤的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 注意的操作事项是 。 6.如实验使用的是通用培养基用于分离真菌,则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___;若用于鉴别大肠杆菌,可在通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
|
|
(11分)回答有关传染病传染和预防的问题。 1.微生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易感人群。 2.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患病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病原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_。 为预防传染病,人类研制接种疫苗。研制疫苗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的特点是接种病原微生物,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接种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的DNA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 3.早期制备疫苗,病原微生物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_处理。 4.具有疫苗性质的蛋白质注入机体之后,将作为______________物质,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浆细胞能分泌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人体的下列成分或结构中存在抗体的有____ ___(多选)。 A.血浆 B.乳汁 C.组织液 D.肝细胞内 下列细胞中最可能为浆细胞的是( ) A B C D DNA疫苗预防微生物传染病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5.据图分析,DNA疫苗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了DNA疫苗后,为什么会在细胞质中出现具有疫苗性质(含病毒抗原)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免疫接种对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分)回答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 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为限制酶,质粒和抗病基因上的箭头表示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下表示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 1.若要获得抗病基因,能否用限制酶SmaⅠ对图中对应的位点进行切割?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获得含抗病基因的重组质粒能否用PstⅠ、ApaⅠ限制酶切割质粒?________。 2.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重组质粒中应同时含有___________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3.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将香蕉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这是因为香蕉组织细胞具有__________,图中①→②、②→③依次表示香蕉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过程。 4.②、③阶段是否可使用同种培养基? 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阶段是否可使用不添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2分)下图表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图中数字代表物质,字母代表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情况下,甲分泌 激素增多,作用于垂体,最终导致丙分泌 激素②增多,激素②是 ,其生理作用是 ,与此 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 2.甲调控人体的多种功能,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大脑。而大脑发出的“指令”再作用于 甲,从而协调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所以激素的分泌又受 的调节。 3.激素②进入细胞内,通过影响③的活动以及④、⑤的形成,即影响 过 程而调节生命活动。 4.图中a、b、c、d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过程的是 。 5.若乙是胰岛B细胞,则由甲发出的支配乙的神经为 ,激素①对糖代谢的 调节作用除了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外,还能 ;若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出现尿糖, 原因是 。 6.甲除了可以调节体温和血糖以外,还可以分泌 ,调节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
|
(13分)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 (有/无)有机物积累,原因是 。昼夜不停地光照下,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 2.若光照12 h,其余时间为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则该植物一天内积累有机物的量为 mg。(保留两位小数) 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绘出光合作用消耗CO2总量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2)上图中曲线的含义是 。 4.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 阶段中 (物质) 的作用而达到的。 5.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暗处1小时,测得容器内CO2增加了22.4mL,而在光 照充足条件下,1小时测得CO2减少了56mL(假定温度是恒定的,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忽 略不计,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该植物在光照1小时中合成葡萄糖的量为 mg。
|
|||||||||||||||||||||||||
(10分)回答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问题。 下图表示生物膜结构模式图;A、B、C、D、E是组成生物膜的物质。 1.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_________(括号内填字母);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若图示为细胞膜,图中的哪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________(填上或下),据图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膜蛋白的3种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示为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光合作用过程中从类囊体腔内穿越薄膜到腔外的物质有___________,其中需借助B穿越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则B被称为___________。
|
|
小麦的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只要有一个A基因就表现为抗病。现有抗锈病和不抗锈病纯种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另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B1、b1,B2、b2,B3、b3)控制,每对基因对小麦产量作用程度一样,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现有纯种高产小麦与纯种低产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F2中抗病品系自交得到的F3代中AA、Aa、aa基因型的频率依次为4/9、4/9、1/9 B.F2中小麦产量的基因型有27种 C.F2中产表现型的小麦基因型有7种 D.F2中小麦产量次高的表现型的比例3/32
|
|
已知基因型为BbVv的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如右图所示染色体行为的细胞比例为20%。基因型均为BbVv的雌雄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表现型为B_V_的比例( ) A.20% B.40% C.50% D.70%
|
|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项数是 ( ) ①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②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③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不是动物细胞 ④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⑤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 A.2 B.3 C.4 D.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