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南边有一个“矮人村”,在60年代时期,该村有80余人,成年人身高在0.8米到1.4米的就有22人(智力正常),为此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1)村里有一口供村民生活用水的古井,检验部门证实水中钙、磷等多种元素奇缺,学者推测井水是导致村民长不高的“罪魁祸首”。因为钙、磷等元素缺乏会影响 。该项推测的理论依据是:化学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是 。 (2)矮人病的地域性极强,当时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遗传病,如果要研究该病的遗传方式,调查对象应该是 。 (3)查阅资料发现:在降水增多的季节,该地区容易滋生一种叫镰刀菌的细菌。有专家指出该细菌随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影响人体内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从而抑制骨骼的生长。 (4)某科研小组的成员想运用上述激素对生长发育阶段的“矮人”进行治疗,为此做了如下实验:①选择出生后30天的同种雄性大鼠32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②实验组皮下注射适宜剂量的上述激素;对照组每天同时间、同部位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 ③激素处理12天(即出生后42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随机处死8只大鼠,测量胫骨和鼻肛(即鼻尖到肛门)长度。 ④剩余大鼠继续饲养(停止激素处理)至成年阶段(即出生后54天),同样方法处死大鼠,测量胫骨和鼻肛长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据表中数据分析,激素治疗期对大鼠的影响是 ;激素治疗停止后短期内对大鼠的影响是 。此种方法是否能治疗生长发育阶段的“矮人病”? 。
|
||||||||||||||||||||||
下图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题: (1)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 (2)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噁英会诱发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5)有机废弃物中含有许多塑料,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___。应在______________的土壤中寻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将其分离出来。若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降解塑料的基因导入某些土壤微生物中,则土壤中的塑料有望得到较快降解,该技术的核心是 。
|
|
下图为测试不同的化学物质对骨骼肌细胞收缩影响的实验:将带有蛙腓肠肌的股骨用骨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支配腓肠肌的坐股神经通过导线与电池相连。在跟腱的游离端有一小块配重悬在下面。实验时将下表所列化学物质分别加入到5份任氏液中分别进行实验,然后通过闭合电路给坐股神经以一个短刺激,每次实验后用任氏液彻底洗涤该标本,再进行后续实验。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任氏液的作用是为骨肉提供等渗环境以保持 。 (2)兴奋传至神经和肌肉接触点时,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着肌细胞膜和横管传播,并使肌浆内质网释放Ca2+,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之变形,解除对肌球蛋白的阻遏,最终导致肌肉收缩。据此回答,在任氏液中加入EDTA,电刺激坐骨神经后,兴奋是否能到达肌细胞膜? (能、不能),肌肉能否收缩? (能、不能)。 (3)在五次实验中,肌肉有三种可能的应答:Ⅰ肌肉正常收缩一次;Ⅱ肌肉持续收缩直至疲劳;Ⅲ肌肉保持松弛,根本不收缩。这取决于任氏液中添加的化学物质种类。导致Ⅰ、Ⅱ、Ⅲ反应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 ①任氏液 ②EDTA ③肉毒杆菌毒素 ④马拉松 ⑤箭毒 A.②④① B.②④⑤ C.①④③ D.①②⑤
|
|||||||||||||
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如图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 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 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 _____; (2)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____。 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_____产生,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3)该植物和一般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同的特点是____,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
|
|
下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该种生物雄性个体中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l中的②④⑥⑦⑨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_______,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此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模型。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会使其失去转移能力。若图1是已被该基因作用的癌细胞,则该基因表达产物最终会影响_______ (物质)的合成。 (2)正常情况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为_______条,基因重组发生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若鉴定⑩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______和_______ 试剂。
|
|
“筛选”是很多生物试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中不需要经过“筛选”的是 A.基因工程育种中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B.单倍体育种中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F1的花药(花粉) C.多倍体育种中经过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的幼苗 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经过诱导融合的杂交细胞
|
|
下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细胞畸变率(%)= 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 B.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C.浓度为0.05%和0.25%的秋水仙素 均有致畸作用 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的时间为细胞分裂的间期
|
|
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
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A.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 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改变 C.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硅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改变 D.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不改变
|
|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增加 D.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