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 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 A F1产生4中比例相等的配子 B 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 F1的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
|
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他们的孩子是Rh阳性的可能性是100%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D他们的孩子中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为3/8
|
|||||||||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
|
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
|
将玉米的体细胞(2N=20)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
|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
|
科学家提取植物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叶绿体膜打破,分别分离出基质与基粒进行实验。下列对不同实验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基质和基粒的混合液能产生葡萄糖 B.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对基质与基粒的混合液给予光照,然后离心去掉基粒,为基质提供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C.光照条件下,为基粒提供二氧化碳和C3化合物,基粒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D.黑暗条件下,为基质提供ATP、[H]和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
|
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小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不同物质 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不能形成ATP]
|
|
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 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