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为了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离体的植物茎段去尖端后,先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目的是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再分别转入7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 (2)生长素应溶解于 中,以得到7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本实验中 mol/L浓度的溶液促进茎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3)对照组茎段的平均长度是 mm。浓度为10-8mol/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 (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0-6mol/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2mol/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 。
|
|
(7分)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有______ 。 (2)正常人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______ ,该激素是由______ 分泌的。 (3)受寒冷刺激时,若图中血管内的信号分子为TSH,则分泌细胞是______ (填写内分泌腺名称),靶细胞是______ 。靶细胞又可分泌______ 作用于______,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
|
|
(5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_____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 (2)B 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 。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 图的[ ] ________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
|
|
右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 B.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
|
狼寻着兔留下的气味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和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
|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D.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
|
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保持生态平衡 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
|
右图表示有关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的信息,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25~100倍 B.图中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D.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CO2、H20、N2
|
|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在①②③④过程中传递均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B.该图也可以表示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 C.图中②过程一定需要氧气的参与 D.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生物完成图中①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