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海南)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 .
|
|
(2015秋•桂林校级月考)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已知玉米叶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籽粒的颜色有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味两种.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上述栽种方式中,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 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 ;现有情况下,为选取杂交种避免减产,应在收获季节收集 (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宽叶、窄叶)植株进行栽种. (2)用两紫色籽粒的玉米作亲本,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则Fl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
|
|
(2014•济宁一模)如图表示温度、光照强度对黑藻和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两种藻类的净光合速率(单位为μmolO2•mgh﹣1).请分析回答. (1)黑藻在光照条件下消耗[H]的场所 ,释放的O2的场所 . (2)图1两曲线的交点代表黑藻的净光合速率 (小于、等于或大于)衣藻的净光合速率,衣藻和黑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和 . (3)图2为30℃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①光照强度为63μmol•m﹣2•s﹣1时,限制衣藻净光合速率上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②预测35℃时两种藻类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在答题纸相应图中绘制相关曲线.
|
|
(2011秋•台州期末)下列关于用于免疫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非特异性的 B.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 C.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 D.将多次接种某种疫苗的动物血清注射到人体属于主动免疫
|
|
(2012秋•宝安区期末)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
|
(2015秋•桂林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A.人类猫叫综合征与红绿色盲产生的机理均为基因突变 B.两条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存在的形式 D.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
|
(2014春•淮南期末)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
|
(2015秋•桂林校级月考)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以排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若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则图中的指示剂会由无色变成蓝色
|
|
(2012秋•龙岩期末)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种子中,甲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B.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需要水浴加热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苏丹Ⅲ染液与相应的物质反应呈砖红色
|
|
(2012秋•湖北期中)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上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小时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