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如图为一家族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I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若个体Ⅲ1与Ⅲ2婚配,其子女中携带者的概率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满分5 manfen5.com       B.满分5 manfen5.com       C.满分5 manfen5.com       D.满分5 manfen5.com

 

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表,如果杂交Ⅳ中的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中的灰色雄鼠杂交,结果最可能是(  )

 

亲本

后代

 

 

 

杂交

×

灰色

白色

灰色

×

白色

82

78

灰色

×

灰色

118

39

白色

×

白色

0

50

灰色

×

白色

74

0

A.都是灰色    B.都是白色    C.满分5 manfen5.com是灰色     D.满分5 manfen5.com是白色

 

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同一祖父)分别在台湾和大陆,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别这一关系,最可靠的DNA分子来源是(  )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Y染色体   D.线粒体

 

在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2:3:1,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

A.1:3        B.3:1

C.2:1:1     D.1:1

 

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人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据此推断(  )

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是收养的

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几率为满分5 manfen5.com

C.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D.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D.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例如,酚氧化酶可引起果蔬酶促褐变,也是引起果汁褐变的最主要因素.请据资料分析回答:

(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能实现这样的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      系统,组成该系统的结构具有的功能特性是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处理,完成下列问题:

步骤

试管

①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②加入缓冲液

③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作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分钟

2mL

2mL

无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分钟

2mL

2mL

 

推测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      .试管A、C对照,你能提出什么结论?      .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     

(3)基因工程已应用在抗褐变品种的改良上,目前比较成功的是反义RNA技术(反义RNA可直接作用于靶MRNA的SD序列和部分编码区,直接抑制翻译).有人将一段cDNA片段通过      的方法导入马铃薯的细胞中,并表达得到反义的RNA,结果块茎中的酚类物质氧化受阻,表皮被擦破后不发生褐变.你认为反义RNA发挥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阻碍了翻译过程的进行.

 

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因此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目标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由于细胞十分微小、不易观察,因此,细胞的发现是在      发明之后.但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却从来没有能真实观察到细胞膜,这是因为细胞膜     

(2)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

①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②在a﹣e的五种过程中,可代表被动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可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③当神经冲动传导完成后,神经细胞膜上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Na+的流动过程可以用图中编号      表示.

(3)1970年科学家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进行细胞融合实验,最终发现小鼠和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能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基本呈均匀分布,由此证明细胞膜具有      性.

(4)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提出“细胞学说“的两位科学家是     

A、英国学者罗伯特•虎克

B、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C、美国科学家沃森

D、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E、荷兰学者列文虎克

F、瑞典博物学家林耐

G、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H、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

 

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以及物质运输与膜的关系,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a、b、c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填图中字母,横线填相关内容)

满分5 manfen5.com

(1)把结构中的B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发现展开的面积大约是原结构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说明B在结构中的分布状态是     

(2)在低温下,B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性.

(3)在物质通过该结构时,C起着      作用,使生物膜具有      性.

(4)若这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      ]     

(5)若这是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膜,葡萄糖通过该膜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6)若这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找出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对应的功能(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满分5 manfen5.com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35075/62980) 首页 上一页 35070 35071 35072 35073 35074 35075 35076 35077 35078 35079 3508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