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探索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得所有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相同,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
|
|
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1×2→4可推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B.只要知道2号与5号的关系,即可推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2号、5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D.若7号和8号婚配,则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3
|
|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核中的基因也减半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自由组合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
|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
|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进行随机结合 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
|
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
|
下列为某一多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结构中,代表氨基的结构式为 ;代表羧基的结构式为 ;代表肽键的结构式为 。 (2)上述化合物是由 种氨基酸组成的。 (3)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失去 分子水形成的,该化合物称为 ,这样的反应叫做 。水分子中氧来自 ,氢来自 。 (4)根据生物学知识判断上图是不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为什么?
|
|
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理由是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4) 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5)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 (6)下列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是生物是 (可多选) A.变形虫 B.SARS病毒 C.衣藻 D.草履虫
|
|
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②的技术是 ,在此之前使用 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如果将已除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细胞形状如何? 。 (2)在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 ,其中过程④相当于 过程,⑤涉及的分裂方式为 。 (3)若番茄细胞含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若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 倍体。 (4)若a、b依次为小鼠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那么该方案的目的是 。若将该方案用在SARS的研究和治疗上,则从理论上讲c细胞的制备可采用 细胞和 细胞的融合,如果分析出了产生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则可采用 方法,以 为原料合成出该SARS抗体的基因。
|
|
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6)牛棚内产生的 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 可扩散进入牛棚。 (7)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 。腐熟的产物肥效更高,这是因为 。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8)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9)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 和 。 (10)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