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
|
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 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 “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骶段产生了“尿意” 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
|
荷兰科学家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 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下图)。该实验结果说明了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琼脂块 D.影响生长的物质具有两重性
|
|
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不能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C.杂交育种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 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
|
|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正确的是( )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失水越多,则紫色越浅 B.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失水越少,则越易复原 C.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
|
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2013年,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发表《昆明宣言》,呼吁加强生命条形码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命条形码技术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B.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D.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
|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有 (答出两个即可得分)。 (2)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 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进行体外受精前,需将卵母细胞培养到 期;精子需进行 处理。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分别是 和 。 (3)生产上常用 期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移植的胚胎在受体绵羊体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
|
|
有机化工原料氯苯不易降解,会污染环境,现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氯苯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氯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氯苯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_为碳源的培养液进行选择培养。除含有碳源外,培养液还应含有________、无机盐和蒸馏水等。 (2)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 mg氯苯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测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3小时、15小时、4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__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既可用___________直接计数,也可选用________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一般前者得到的结果_____(填“>”、“=”或“<”)后者。 (4)对选定的菌种进行细胞学检测,发现它没有具膜细胞器如线粒体等,则该菌种属于_____生物,其产生的降解氯苯的酶蛋白是在 上合成。
|
|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只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B基因的表达需要经过 两个过程,在后一过程中,需要特异性识别氨基酸的 作为运载工具。 (2)为确定A、a和B、b这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用纯合粉红眼雄果蝇和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F2,请预期实验结果: ①如果F2雌性表现型及比例为 ,雄性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如果F2雌性表现型及比例为 ,雄性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如果实验结果与②相同,则果蝇种群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
|
|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现在最流行的是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Aβ“漏出”细胞膜,导致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损伤,神经纤维缠结。 (1)由题意可知,Aβ可通过 方式“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合成和释放量 ,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 ,从而使AD病患者表现出记忆障碍。 (2)AD病患者伴有神经纤维缠结这一异常细胞状态,会影响到兴奋的传导。若缠结点在图中的 (填“a”、“b”或“c”)处时,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会引起d处电位的变化。 (3)AD病患者会出现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的现象,据研究是由于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引起的,这是 (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执行功能的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病人的神经细胞,会发现细胞核出现体积 、核膜 、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等细胞衰老的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