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B. 三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它们与二倍体西瓜属同一物种

C.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能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D.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0

突变型

不能

100

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标记的噬菌体DNA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

C和只含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是1:50

D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可能不发生改变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 10对碱基A6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 58         B78          C82            D88

 

可遗传变异有三种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关于这三种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可遗传变异产生的变异个体都是可育的

B、黑藻和颤藻都可以发生染色体变异

C、利用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中可遗传变异的三种类型都可能发生

D、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部分重复

 

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方法直接利用卵细胞培育具有新性状的二倍体金鱼,其中有一关键步骤: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激活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两种育种的原理都是诱变育种

B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C如果方法一产生杂合体,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基因突变

D方法二产生杂合体原因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

 

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已知控制卵色的B基因黑色b基因白色为显性。雄性ZZ家蚕利用饲料效率高,茧丝质量好,但是在卵期很难分辨雌雄,育种工作者经过下图过程获得新品种丙,实现了通过卵色直接分辨雌雄。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经①处理形成乙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

B由乙发育的成熟个体能产生2种卵细胞

C丙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全部为黑色

D丙与bb雄蚕交配后所产白色卵发育的为雄蚕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31273/62980) 首页 上一页 31268 31269 31270 31271 31272 31273 31274 31275 31276 31277 3127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