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表述,正确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C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大脑皮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D单侧光照→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增加→向光弯曲

 

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在突触间隙中,NE将发生如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但不能说明兴奋可以双向传递

BNE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NE需要受体

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

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

 

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

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 “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段产生了“尿意”

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科学家利用激素GA、CK和ABA 依次做了8组实验研究它们对休眠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根据实验结果可初步判断, 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平衡协调的结果

B第3和6组对照的自变量是有无GA,CK和ABA都是无关变量

C根据第5、6、7、8组可知,不管CK和ABA是否存在生理活性浓度,如果GA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

D综合8组实验结果,ABA 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CK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

 

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

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与其浓度及作用部位无关

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D油菜开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 4–D减少损失

 

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31272/62980) 首页 上一页 31267 31268 31269 31270 31271 31272 31273 31274 31275 31276 3127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