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 B. 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为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 C. 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D. 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作用的影响
|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B. 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 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 D.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
|
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 A. 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B. 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 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 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
|
结合相关生物学点,对下列成语、谚语和古诗词描述的情景进行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中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有3个 B. “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C. “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显示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D.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山清水秀的美景常常令人的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也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
|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面分析错误的是 A. 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 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 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
|
在草原上,具有“清道夫”之称的蜣螂能以牛羊粪便为食,能将粪球掩埋在土中,对草原生态具有保护 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蜣螂属于第三营养级,对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B. 牛与羊属于初级消费者,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 通过摄食粪便,蜣螂可获得牛羊同化量的10%〜20% D. 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
|
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 ) A. 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 B. 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C.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D. 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
|
|
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请判断相关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 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B. 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植物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 C. 若图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0 D. 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调查植物丰富度,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地植物的丰富度为(n1+n2+n3) /(3S0)种/m2
|
|
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对一些实验或生物事实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
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植物幼苗中细胞分裂素含里较高,也含脱落酸 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相同时,浓度也相同 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油菜开花期如遇阴雨天,错过了最佳传粉时期,可以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提高产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