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 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③获得的能量大于①同化能量的1/25 D.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③的数量
|
|
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食物网,图2为不同体长D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B. 若体长为6.5 cm的D种群增重1 k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0 kg C. 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 cm的D种群,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 D. 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⑥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⑦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A. ②⑥⑦ B. ②③⑥ C. ①⑤⑦ D. ②⑤
|
|
下面是调査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B. 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C. 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J”增长模型 D. 第19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
|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 幼嫩的胚芽鞘尖端细胞能合成生长素,该细胞中一定有色氨酸 B. 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C. 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射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D. 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一定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
|
已知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某同学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作用的部位(如图:①为侧芽,②为顶芽),将多株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幼苗均分为三组,第一组不做处理,第二组、第三组分别在①、②处涂抹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侧芽的生长情况。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涂抹细胞分裂素与否及涂抹位置 B. 第一组不作处理的幼苗作为空白对照组 C. 第二组、第三组应切除②再涂抹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D. 若第二组侧芽长势明显优于第三组及对照组,则说明细胞分裂素作用于侧芽
|
|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两侧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表明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内外无电位差 B. 形成bc段时所需能量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 C. 图中曲线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若某药物能阻碍Na+内流,给予刺激后,c点上移
|
|
下图表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③表示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箭头表示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刺激④既可以引起⑤的活动,也可以导致a处的兴奋 B. 结构⑤是指神经末梢 C. 兴奋在②上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同箭头方向一致 D. 人体的反射弧至少由3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
|
|
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B. 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C.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 D.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元等物质
|
|
下表显示2017年孝感市东北部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 就地保护是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 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D. 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