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某同学在学习了酶的有关内容后想探究某些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有关实验步骤如表格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管号

稀释唾液(滴)

置不同温度中(10min)

缓冲液PH6.8(滴)

淀粉溶液1%(滴)

置不同温度中(10min)

稀碘液(滴)

结果

1

5

37℃恒温水浴

20

10

37℃恒温水浴

1

 

2

5

沸水浴

20

10

沸水浴

1

 

3

5

0﹣4℃冰浴

20

10

0﹣4℃冰浴

1

 

4

5(煮)

37℃恒温水浴

20

10

37℃恒温水浴

1

 

 

 

A.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2号试管因为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滴加碘液不变蓝

C. 本实验也可选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进行检测

D. 本实验中,淀粉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也是实验的自变量

 

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小球藻 ⑤念珠藻 ⑥黑藻

A. ①②③都是原核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B. ④⑤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含有叶绿体

C. 除②③外,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 除①②外,都是自养生物

 

为了研究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实验小组将若干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并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表格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对照原则的分析,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      

(2)该实验的图示结果显示:生长素对水稻根的生长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根的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________背光一侧,即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

(3)培养在适宜浓度NPA溶液中的一组弯曲角度要小于不使用NPA的组,说明单侧光与根部背光侧生长素的________有关。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外源生长素浓度为0.001 mg/L的弯曲角度和生长速率最大,若该浓度不是水稻幼苗根的最适浓度,则如何设计实验进行确定?(请简单写出实验基本思路,备注:具体的浓度数值及预测结果及结论均不做要求)

____________

 

已知某种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的动物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和 B、 b)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无色眼的基因型是___,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____种。

(2)从图甲信息可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为____

(3)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动物的眼色遗传情况,对该种动物的眼色进行了调查,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乙所示,其中5、6、7号个体为深红色眼,1、2、3、4、10 号个体为猩红色眼,8、9号个体为无色眼,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①3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若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

若让6号与7号个体多次交配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F1),则后代(F1________种表现型;F1猩红色眼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F1深红色眼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科学家用__________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该模型认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组成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可以运动的。

(2)成熟的红细胞能携带并运输O2,成熟红细胞中是否可以进行图1所示过程?__(是或否);该细胞中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涨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还需用_______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3)图3所示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上(写结构名称);叶肉细胞与蓝藻细胞都具有的膜结构是__(填图中序号)

(4)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某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 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 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D. 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如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乙图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对应的浓度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mol·L-1

B. 黑暗中将该植物向右侧水平放置,若⑤为乙图中的g点,则⑥为k点

C. 黑暗中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g点表示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情况如图甲所示。现将胚芽鞘尖端去除一段时间后,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其弯曲角度α(如图乙)。则N1N2N3三种浓度所致角度α1α2α3的情况最可能是

Aα1α2α3  Bα2α3α1

Cα1α2α2α3  Dα1α2α2α3

 

下列关于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幼嫩叶片中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 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先进行预实验

D. 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生长素浓度大于侧芽生长素浓度

 

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B. 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

C. 达尔文的实验提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造成背光面生长更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D.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22908/62980) 首页 上一页 22903 22904 22905 22906 22907 22908 22909 22910 22911 22912 2291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