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 1.875倍 B. 1.375倍 C. 1.273倍 D. 0.575倍
|
|
|
“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 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定时检测
|
|
|
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共包括3条食物链 B. 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 C. 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 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多约含4.5×107kJ
|
|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的数值是1250J/(cm2·a) B. 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 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 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
|
|
|
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 C. 流经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
|
|
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 )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 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
|
|
|
关于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图所示成分构成了生态系统 B. 该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了生物群落 C. 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D. 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
|
|
下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B. 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 鹰和鹿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 图中虫获得的能量占草能量的10%~20%
|
|
|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
|
|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 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