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达到相应目的,必须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A. 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 B. 检测抗虫棉是否翻译出BT毒蛋白 C. 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 D. 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
|
|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
|||||||||||||||||||||||||||
|
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
|
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取两只烧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 mL,甲中加入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然后从甲中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A1、A2试管,从乙中也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试管B1、B2,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A. 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 B. 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C. 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D. 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
|
|
在一个用钢化玻璃做成的封闭水缸内,如果养的是鱼、虾、水蚤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水草和藻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开始时它们正好达到了生态平衡状态。后来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氧气含量减少 B. 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 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 D. 动物数量减少
|
|
|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 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 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
|
|
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 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
|
|
图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A. a>b>c B. c>b>a C. c=b>a D. a>c=b
|
|
|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 C.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E每增加1 kg的体重,最多需要25 kg的A
|
|
|
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分解者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⑥蒸腾作用 ⑦化能合成作用 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⑦ C. ②③;⑤⑥⑦ D. ①③;④⑥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