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且独立遗传。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

A. 4种 B. 5种

C. 9种 D. 10种

 

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正常(A)对白化(a)为显性。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则图中Ⅰ1、Ⅰ3的基因型和Ⅲ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分别为(    )

A. AA、Aa和1/16

B. Aa、Aa和1/9

C. Aa、AA和1/4

D. Aa、Aa和1/64

 

正常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称味者(T)为显性,有人对苯硫脲没有味觉,称味盲(t)。人的正常(A)对白化病(a)为显性。有一对味者夫妇(肤色均正常)生了一个味盲白化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A. TTAa×TTAa B. TtAa×TTAa

C. TtAa×TtAa D. TtAA×TtAa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

①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③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④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有苦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隐性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的概率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⑤Bb×bb ⑥BB×Bb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④②⑤ D. ④⑤②

 

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红花为显性性状

B. 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C. 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D. 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金鱼草的花色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 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C. 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D. 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F1测交,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数量比为1:1是假设内容

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是推理内容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1×隐性类型个体→测F1遗传因子组成

B. 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 根据F1×隐性类型个体→所得后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反向推知F1的遗传因子组成

D. 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11060/62980) 首页 上一页 11055 11056 11057 11058 11059 11060 11061 11062 11063 11064 1106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