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图表示在人体某一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阴影)和DNA分子数(无阴影)在A、B、C、D四个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的时期是
A. A B. B C. C D. D
|
|
|
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 B. 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C. 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 D. 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与N→R的过程相同
|
|
|
已知A和a,B和b ,C和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 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A. AbC , aBc , AbC , aBc B. aBC , AbC ,ABC , abc C. Abc , aBC , aBc , ABc D. Abc , AbC , abC , aBc
|
|
|
关于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每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C.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 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
|
|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及发现的过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B.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C. 分离定律适用于所有生物的遗传 D.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预测交后代中高茎:矮茎的比例接近1: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演绎的过程,还需要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
|
|
|
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目依次是 A. 5和3 B. 6和4 C. 8和6 D. 9和4
|
|
|
原产欧洲南部喷瓜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而是由3个遗传因子aD、a+、ad决定的,aD对a+为显性,a+对ad为显性,它们的性别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如下表所示。现有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性、雌雄同株、雌性这三种性别的性状表现,则其比例为
A. 4:2:1 B. 3:1:1 C. 2:1:1 D. 1:2:1
|
|||||||||
|
南瓜的花色由遗传因子A、a控制,相关杂交实验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B. 由过程③可知白色是显性性状 C. F2中黄花与白花的比例是5∶3 D. F1与F2中白花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
|
|
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 ) A. 1/2 B. 1/4 C. 1/6 D. 1/12
|
|
|
截至2017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防艾迫在眉睫。科学工作者从HIV感染自愈者体内采取相应免疫细胞,使之与骨髓瘤细胞结合,生产HIV的抗体,具体过程见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HIV自愈者免疫细胞是指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中,只含杂交瘤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其目的是筛选获得具有___________ 特点的抗HI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HIV病毒专一侵染T淋巴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基因技术被运用到了HIV的疫苗的研制工作中,该技术操作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目的基因在受体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的_____________之间。 (4)用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完成了________(转录、翻译)。 (5)科学工作者发现一种D蛋白,其31号位的色氨酸替换成酪氨酸后,就能与HIV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从而使HIV病毒失去侵染T细胞的能力,若利用该蛋白防治艾滋病,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