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据此回大第14——17题。 1.在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方面,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①议会斗争(政党政治) ②法律手段 ③暴力手段 ④经济手段(抵制日货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2.在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生涯中,能体现右图的题词思想的活动有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改良 ③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 ④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3.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下列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 提出三大政策 B.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 发表《北上宣言》,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反动势力强大 C.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革命力量弱小
|
|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为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此回答第7——13题。 1.在下列哪次战役中,克伦威尔率军全歼王军主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A.马斯顿草原战役 B.纳西比战役 C.远征爱尔兰之役 D.滑铁卢战役 2.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要解决的最主要矛盾是 A. 美利坚民族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B. 殖民主义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C.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3.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4.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未能有效地防止独裁和专制 C.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D.没有废除奴隶制度 5.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撤、克伦威尔等。”其含义是 A. 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 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 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 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6.对1804年拿破仑加冕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正确的是 A. 由此法兰西第二帝国诞生 B. 拿破仑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 拿破仑由此成为封建皇帝 D. 拿破仑由此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7.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伤 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
|
柏拉图学院门口写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这句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咀嚼、玩味。回答第6题。 对于柏拉图的唯心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是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两部分组成 B.感觉世界真实、完美而永恒 C.物质先于理念存在 D.人们学习过程并不是回忆的过程
|
|
在我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君主,通过一系列文治武功,成为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历史人物。据此回答1——5题。 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武广高铁、郑西高铁的开通,使我国道路交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秦朝为巩固国家统一,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其中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是 A.广通渠 B.永济渠 C.邗沟 D.灵渠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4.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战争评价,应着重于 A. 给越族人民带来的痛苦 B. 加重秦朝人民的负担 C. 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 D. 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因为 A.得益于李斯的不断劝谏 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 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 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
|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加以调节。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材料四 2008 年 9 月 14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金融危机下各自“噩耗”纷至沓来,让人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各国应当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 ——据人民网相关信息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英国和美、德实行的贸易政策。(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关系的特点和主要原因。(4分)
(3) 根据材料四,指出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拟采取的基本措施。(2分)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各国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3分)
|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材料三 ……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当时,维多利亚女王曾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四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材料五 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6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在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2分)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五,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三 中国民族企业变化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2分)
(2)材料二中民族企业的出现说明了什么?(2分)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近代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的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3分)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2分)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的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
|
对当今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 ①欧洲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
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1998年6月18日,该国际组织宣布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6亿美元的中长期贷款,以帮助中国的农业和能源建设。根据以上事实判断,这个“国际组织”应是 A.联合国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