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已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主要表现有 ( )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②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自由劳动力增多 ④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⑤新的科技发明日新月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5、 |
|
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它几个的是( ) 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齐民要术·序》)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 14、 |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13、 |
|
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12、 |
|
据《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介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生活非常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就东奔西跑地做起买卖来,日子一长,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应该兴起于商周时期。该推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11、 |
|
某电视剧摄制组欲拍摄了一组盛唐诗人李白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景德镇所产青花瓷瓶 ②书法大家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书贴(841年) ③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残片 ④身披松江产的棉袍 A.①② B.③ C.②④ D.均不可用 10、 |
|
中国古代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工艺品最能代表该时期最高的手工业水平,下面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 唐宋一陶器 明清一瓷器 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器 明清一瓷器 C、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一造船 D、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一丝织品 9、 |
|
据统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元丰三年(1082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8、 |
|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
|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下令,凡“民产子,可免除二年徭役”。 唐贞观初年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明朝初年,政府鼓励早婚,同时把人口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以上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有( ) ①长期战争造成人口锐减 ②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 ③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着 ④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