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发展较快的部门是(  )

A.通讯业和面粉业                 B.钢铁冶金业和丝织业 

 C.纺织业和面粉业                 D.化工业和通讯业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后天畸形”,是因为深受压迫。压在民族工业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势力  ③官僚资本  ④愚昧主义  ⑤教条主义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表2“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表2反映出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   )

①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②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

 ③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近代前期一些商办企业往往向外商支付一笔费用,然后以他们的名义注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省的商办小轮船公司几乎都采取这种做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控制

C.民族资本受本国官府压制      D.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利益一致

 

“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 民国初年     C. 辛亥革命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3695/68464) 首页 上一页 63690 63691 63692 63693 63694 63695 63696 63697 63698 63699 6370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