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就是画在石窟中的飞神,它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根据上文,无法推出的结论是( ) A.敦煌飞天的形象在唐朝时期开始形成 B.敦煌飞天文化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C.飞天文化可能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D.飞天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
|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上的有效制衡 D. 君主专制的重要措施
|
|
公元3-6世纪的中国历史,被史学家通称为“魏晋南北朝”,这其中的“魏”是指( ) A.曹魏 B.北魏 C.东魏 D.西魏
|
|
“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了三国时期哪国的历史情况?(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
|
|
汉承秦制,但与秦朝相比汉初政令施行的特点是( ) A.急切苛刻 B.宽简疏缓 C.优柔寡断 D.急功近利
|
|
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D.郡国制代替郡县制
|
|
《史记•萧相国世家》说,汉兴,萧何“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萧何改变的主要是( ) A.政令 B.官制 C.法律 D.皇帝称号
|
|
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O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
|
《史记·商君列传》:“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上文体现的思想是( ) A.严刑峻法治国 B.肯定社会变革 C.激进功利主义 D.主张君主集权
|
|
《左传·哀公二年》记载:公元前493年,晋国赵鞅与郑军作战。战前,鉴于郑军人多势众,为鼓舞士气,赵鞅临阵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遂:参政),人臣隶圉免(奴隶免除身份)”。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 ) A. 战争目的为攻城略地 B.争霸战争日趋频繁 C.奖励军功已渐成风气 D. 士阶层社会地位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