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A.秦日纲         B.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

 

史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末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也曾

A.册封五世达赖                   B.平定三藩之乱

C.首次征收地丁银                 D.接见过渥巴锡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5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铁器           B.玉器          C.瓷器          D.漆器

 

(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

 

(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219/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214 62215 62216 62217 62218 62219 62220 62221 62222 62223 6222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