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古代雅典公民告发将军的案件统计表(部分)。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B. 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 C. 公民有依法审判的权利 D. 公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
|
|||||||||||||||||||||||||||||||
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毛泽东指出:“新中国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进行声明。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我们也不急于去解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这反映了当时 A. 冷战爆发影响中共决策 B. 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了中国沿海 C. 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 D.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
|
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 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 思想较为保守落后 C. 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 主张改造儒家思想
|
|
抗战时期,汪伪政府禁止在报刊杂志上发行不利于“中日亲善、中日提携”和“诽谤南京政府”的内容。这是因为 A. 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B. 众多大众传媒服务于抗战 C. 大众传媒引领社会思潮 D. 报刊杂志可引导社会舆论
|
|
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 A. 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 B. 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 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 D. 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 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
|
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云:“眼人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经验丰富者)。”黄庭坚认为画竹 A. 需取材于市民生活 B. 注重抒情写意 C. 应该学会栽培竹子 D. 揭露社会现实
|
|
《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A. 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 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 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 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
|
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思想 A. 是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 B. 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 C. 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 D. 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托马斯·闵采尔认为圣灵的根本就是理性,他反对将信仰合理性对立起来,反对路德的因信称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认为启示就是人的理性觉醒,就是内心之光,通过这种活的启示,人人都能进入天国;并且,天国不仅属于来世。他号召信徒用实际行动包括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社会改革,来实现上帝的公义。 ——摘编自《托马斯·闵采尔》 材料二1523-1524年,闵采尔在阿尔斯特镇任牧师,在这期间,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和政治理论……上帝的意志就是不为自己而为全社会谋利益,那些为私利而损害社会的富人和剥削者才是不敬上帝的人。 ——摘编自《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括闵采尔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闵采尔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