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乾隆九年颁布《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此规定意在

A. 提高澳门政治地位    B. 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C. 严格控制中外交往    D. 重建传统朝贡体系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这表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经济占主导    B. 封建制度的落后    C. 机户们不守信用    D. 地方官府的勒索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出现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富余

C. 商品生产区域专业化明显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是

A. 工场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唐诗《汴路即事》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这表明

A. “市”彻底突破了时空限制    B. 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开始兴起

C. 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形成    D. 政府放开了对市场的严格限制

 

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B. “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 商品种类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

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       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

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3941/68464) 首页 上一页 43936 43937 43938 43939 43940 43941 43942 43943 43944 43945 4394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